码住不亏!冬奥赛前报道实战秘籍大派送!
距离冬奥会开幕的时间越来越近,赛前报道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抓住哪些特色?一起看看中国新闻社河北分社带来的实战秘籍吧!
2015年7月31日傍晚,当宣布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是北京的那一刻,我和同事们就守在张家口市大境门广场和崇礼的一处广场。那一晚的焰火和人们的欢呼、呐喊至今仍清晰地印刻在脑海。
曾寂寂无名的小城崇礼一夜之间站到国际舞台。6年来,冬奥会溢出效应在这里得到极大释放,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逆袭成为现代新城。
伴随火热的冬奥会筹办,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如火如荼发展。在“冰”与“火”的“协奏曲”中,冬奥赛前报道应从哪些方面着力,做好哪些前期准备?作为中新社地方分社记者,我们该关注哪些变化,抓住哪些特色?如何向海外发声,讲好冬奥故事?
2021年下半年,我们“组团”到张家口调研采访了至少四次。图为去年9月,我们在张家口赛区颁奖广场所在的太子城冰雪小镇站前广场合影。 翟羽佳 摄
冬奥赛前报道怎样“剥洋葱”?
如果将赛前报道比作“剥洋葱”,首先要观察思考“洋葱”的纹理,然后才能顺着新闻本身的纹理一层层剖析,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
除做好相关动态报道,我们的赛前报道分两步走,从“有什么”“是什么”渐进到“为什么”“会怎样”,层层剥开。
第一步,围绕场馆建设、赛事保障、冰雪经济、人文历史、冬奥项目知识等,通过小切口,策划并推出张家口赛区“百问”系列全媒体产品。
站在“雪如意”出发区,记者们在采访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场馆建设二处副处长、古杨树场馆群设施经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设施经理王敬先。 翟羽佳 摄
何为小切口?看几个标题您就明白啦!
例如,《张家口冬奥村的床拥有多少“黑科技”?》《“雪如意”使用的变角度斜行电梯到底有多牛?》《“雪如意”的赛道上为何插有松枝?》《“冰玉环”是冰做的吗?》《为什么跳台滑雪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
中国冬奥冠军萌版漫画。 张帆 绘
2021年10月26日晚8点,《冬奥问“冀”》专栏在各参与媒体平台同步上线,将持续更新至北京冬奥会开幕。在100多天时间里,我们的团队需不断寻找选题、设计标题、联系采访、撰稿、审稿……堪称一场“持久战”。
截至今年1月9日,共发稿229条,被国内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刊发、转载20000篇次。稿件同时在覆盖全球五大洲26个国家的36家海外华文媒体报刊和网站宣传落地,海内外传播效果突出。
冬奥会愈近,赛事保障愈受关注。除撰写赛事保障“百问”稿件外,我们还采写了系列深度解密稿。如,冬奥会期间,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各国运动员在冬奥村能吃到哪些中国美味?《探访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食材95%中国产 餐厅全“绿电”》一稿对“舌尖上”的冬奥进行了“大揭秘”。
我们在张家口冬奥村采访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王灏。 翟羽佳 摄
“醉翁之意不在冬奥”
北京冬奥会承载了许多实际、关键的需求,无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冬奥会都可作为重要载体。
围绕冬奥会牵引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的报道侧重点之一是张家口如何通过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发展冰雪旅游等相关产业,如《从“风口”到冬奥之城 张家口用“冷资源”与世界分享机遇》《张家口冰雪经济“沸腾” 崇礼雪场每年迎客300万人次》等稿,聚焦“零度以下经济”发展变化,分析冬奥会带来的全新改变。
体育、文化和环保是奥林匹克三大支柱。北京冬奥会四个办奥理念中,“绿色办奥”居首。采访中,张家口逐步发展完善的全产业链氢能源生产与应用让我们深感震撼。
《600辆氢燃料车助力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
不光是整座城市,冬奥会溢出效应在个体身上也有明显体现。火热的筹办工作背后,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更具人性化的故事,让冬奥报道更有人情味?
张家口长城沿线村庄有400多名长城保护员,日常巡查工作孤独而枯燥,一个季度补贴也没多少,为什么他们对这份工作依然饱含感情?
穿着滑雪板,背着10公斤装备,要在4分钟内尽快到达运动员身边,除了会治病救人,还要会滑雪、会外语,能力超强的滑雪医生们是如何被选拔出来并训练的?
……
除采写《冬奥之城的“守”与“变”:长城保护“一砖一石皆不易”》等传统通讯外,我们还制作了时下流行的Vlog,例如《【小新的Vlog】滑雪医生:做雪道上的“生命守护者”》,以第一代中国滑雪医生为主角,通过采访对象口述的形式,展现训练和救治过程。视频在中新视频微博平台播出后,取得17.7万次观看量,网友们戏称他们是“被医生耽误了的滑雪运动员”。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附近山上的古长城被灯光点亮。当运动员们从赛道上飞驰而下,便可望到远方的长城。本文作者高红超同长城合影,留下难忘一刻。 翟羽佳 摄
北京冬奥会开幕后,当外国运动员们在比赛时望到中国古老的长城,他们一定会很激动吧?想到这里,我们也兴奋起来。
长城脚下看“冬奥”、“冬奥”赛场望长城将因东西方文明的再次相逢交融而值得期待。长城与奥林匹克精神之间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和契合点?从百年梦圆到“双奥之城”,中国将为世界带来一场怎样的冬奥盛会?
筹办工作紧锣密鼓推进,参与者们步履不停。我们采访到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场馆和基础设施经理陈国徽时已经夜幕降临。 翟羽佳 摄
为写好《长城拥抱“冬奥”:缘起和平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分社记者花了半个多月时间查阅资料,深入探访大境门长城和崇礼长城,并辗转联系到行走长城30余年的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和中国首位滑雪世界冠军郭丹丹,以“奥运三问”和京张铁路百年变化、展望百日后长城脚下看冬奥为切入点,“陈情”与“说理”相结合,表达了对冬奥与长城在河北进行文明对话的期盼。
我们如何“导演”了一场直播?
去年10月26日下午5点15分,当落日余晖穿过“雪如意”顶端俱乐部巨大的玻璃窗,洒落在身上,让人的心都醉了。我们刚刚完成一场大型直播,如释重负。
当日晚8点,北京冬奥会将迎来开幕倒计时100天这一重大节点。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张家口赛区冬奥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各国选手竞逐金牌的场馆长啥样?海外民众对北京冬奥会有哪些了解与期待?
我们策划的《北京冬奥倒计时百天——张家口赛区准备好了!》直播,做到了两个“首创”:一是全景式展现了4个竞赛场馆全貌,二是特别设计了同10个冬奥会举办国民众视频连线互动环节,串联起冬奥会历史,表达海外民众的期待与祝福。
直播结束后,我们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运动员出发区合影留念。 苏维刚 摄
作为组织者之一,我从头至尾参与其中,“穿针引线”。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新闻宣传经理苏维刚开玩笑地喊我“高导”。“高导”我可不敢当,但完成直播的过程的确像在筹拍一部电影。
老舍先生曾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没有好剧本,再高明的导演和演员也无法排演出好戏。没有好的直播方案,同样无法打造出精彩的直播。
整体策划方案+各场馆直播脚本+海外嘉宾访谈提纲+海外民众街采提纲,每个环节都有详尽方案和脚本,有的调整了不下5次。方案对呈现效果、各环节衔接、每个人物的出场都做了细节安排。
八国民众街采
直播中的后台操作非常复杂,不光要对4路直播现场进行切换,还要切入10余个航拍和海外访谈画面。在意大利米兰多莫大教堂、奥地利维也纳史蒂芬大教堂、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广场、瑞士圣莫里兹海拔3000米的仙女峰雪场、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大街、韩国平昌冬奥会纪念馆……当海外民众站在当地地标性建筑前,喊出同一个口号“一起向未来”时,整场直播达到高潮。
此次直播也留有遗憾之处。由于受访民众操着日语、韩语、俄语、德语等不同语言,加之时间有限,将同期声译成中文后,制作时出现了同期声和字幕的延时差异。这给我们提了个醒,重大策划在执行阶段一定要给足准备时间。
作者:高红超 苏碧滢
编辑:董子畅推荐阅读精彩不止在赛场!一键解密“大奥运”报道真经
大咖点评!中新社这组稿件为何能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小牛杯 “火眼金睛”挑战赛启幕!这些易错词你能精准“pick”吗?
多位媒体人相继离世,有多少悲伤逆流成河……
到了现场没思路?300字获奖消息教你抓住新闻点!假如只能采访十分钟,记者该怎么办?